创娱开源帮助中心

首页 >> 游戏资讯
二战期间日本为何被困在南京战场
来源:本站 作者:超级管理员 2022-08-15 03:54:00

摘要:

二战期间日本为何被困在南京战场?日本战败后的南京日军?二战期间,日本已被困中国战场,为何还敢蛇吞象,攻击美国,掀起太平洋战争?如果时间回到1941年,我们去看看日本人当时的处境,就会发现,其实他们是有非常充足的道理和美国开战的。消耗持久战略,阻止日本三月亡华野心反而中国当时的大战略,一步步把日军拖入局。欧洲战事结束后,他又奔赴太平洋战场前线进行报道。二战期间,日本被

二战期间日本为何被困在南京战场?日本战败后的南京日军?二战期间,日本已被困中国战场,为何还敢蛇吞象,攻击美国,掀起太平洋战争?如果时间回到1941年,我们去看看日本人当时的处境,就会发现,其实他们是有非常充足的道理和美国开战的。消耗持久战略,阻止日本三月亡华野心反而中国当时的大战略,一步步把日军拖入局。欧洲战事结束后,他又奔赴太平洋战场前线进行报道。

二战期间日本为何被困在南京战场

二战期间,日本被困中国战场。它为什么敢吞大象,敢袭击美国,敢发动太平洋战争?日本为什么这么嚣张,敢同时和中美开战?如果我们回到1941年,看看日本当时的情况,我们会发现他们实际上有非常好的理由与美国开战。

当时中国制定的大战略是把日军一步步拖入游戏,利用主场优势和庞大的体量消耗日军资源。当时日本在中国深陷泥潭,他们要想破局,只能夺取南洋的能源资源,尤其是最重要的石油、橡胶、矿产等军事资源。但如果日本动了南洋,必然会受到美国的石油禁运,于是日本无奈之下只好发动太平洋战争,采取了孤注一掷的生存策略。

当年日本侵略中国东北后,虽然觊觎中国资源,但并没有在中国大规模用兵的打算。日军的主要假想敌是北方的苏联,海军则是太平洋对岸的美国。日本认为中国太弱,打不起来,只要利用其地方割据,分而治之。东京参谋本部很明确:“不能进攻中国,这样大局就支离破碎了。”?帝国陷入了两端的混乱。"

消耗持久战略阻止日本三月灭亡中国的野心。

反而是中国当时的大战略,一步步把日军拖入局中。1935年10月底,全国军事领导人确定了持久战、消耗战和诱敌深入的原则和方法。虽然甲午战争始于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件,但甲午战争正式拉开序幕是在8月13日老蒋坚持要打的淞沪会战。当时最大的顾问是德国的肯豪森将军,目的是引诱日军南下。由于中国的地形西高东低,呈三级台阶,日军从北向南的进攻面对的是马平川的地形。如果从东向西打,面对的是阶梯状的地形,攻势必然受挫!只要把日军引诱到上海,发动淞沪会战,中国军队就可以沿江西进。日本要追击,就要面对阶梯状的地形,要自下而上打,必然会陷入战争的泥潭。

武汉失陷前,中国军队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战斗(淞沪、南京、徐州、武汉等。).过去这些战役被认为是不相关的战役,但实际上它们是一个整体,目标是阻止日军速战速决。这些战斗扩大了战斗面,消耗了日军资源。策略就是把日本拖死!当时中国高层都有一个共识,只要不投降,日本最终是打不起来的!

日本为什么要追随中国的战略?

本来日军参谋总长向日本天皇保证三个月内可以撤军,没想到却陷在中国,越打越久。日本在上海打了90天,南京紧随其后,日本从5000人增兵到28万人。华北部队全部调往华东,日军参谋本部急了,眼看部队被中国军队诱至长江以南。此时淞沪会战已持续90天,双方军队已在战场上杀得你死我活。日军是不可能回头的。

南京之战,黄埔主力伤亡惨重。

然而,老蒋对南京战役的优柔寡断的指示也给国军造成了重大伤亡。当时中日实力差距巨大。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南京战役可以不打,但也不能不打。一是国父中山陵在南京,二是南京是首都。任何人不得不犹豫地想到国家正义,老蒋下令“一打”。因为南京易攻难守,只有唐生智自告奋勇当南京总司令,十万大军用来防守南京。他们都是

南京保卫战打到了日军,老蒋告诉唐生智“酌情撤退”。由于老蒋指示不明确,一开始说“打一打”,后来又说“酌情撤退”,犯了战场上的大忌。把唐生智的高级将领都找来,主席说“酌情撤退”。南京指挥部会在2小时内拟好撤退方案,请所有人签字,大家一起撤退。唐生智先撤退了,因为总部没有规划撤离方案。撤离当天,南京一片狼藉。大家都去了北方的弋江门,守卫弋江门的部队被踩成了齑粉。然后灰尘上盖了木板和草席,又盖了一层尸体。撤离过程非常惨烈。

然而,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老蒋有一点值得注意,那就是在淞沪会战之后,数十万国军战死。蒋介石没有灰心,毅然扛起重担。中央军和地方军整合后,在徐州和武汉战役中指挥更好,武汉战役打得最好。武汉打起来就是百万大军,拖住日军五个月。同时发动全国大迁徙,将无数同胞从沿海城市转移到重庆、昆明,为后期反攻保留了有生力量。

日本进军南洋引爆太平洋战争。

接下来,日本为什么敢攻打美国,掀起太平洋战争?

因为日本在中国西南地区一直被牵制,为了打破局面,日本想夺取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因为东南亚盛产石油。有了东南亚的石油,日军的战斗力会更强。

同时,日本也想开辟太平洋航线,摆脱美国的束缚。由于珍珠港和菲律宾都是美军所有,美国当时采取了“孤立主义”。我告诉日本:“不要碰南洋,否则实行石油禁运”。日本对越南的举动引起了美英的警惕,而日本此时最怕的就是石油禁运。

日本的陆军只想打到底,而日本海军对美国最多打两年。美国向日本提出两个条件:一是不在东南亚用兵,二是撤出中国战场。日本内部开会,军队寸土不让。如果军队撤退,如何向中国牺牲的数十万将士交代?美日和谈无果,美国于1941年8月对日本实施石油禁运,日本只好强攻南洋寻找石油代替。

日本很清楚,太平洋战争几乎没有胜算。1941年,日本海军总长永野修身曾向天皇指出:“不战,日本必输;战争,还是有机会的。要打仗就要主动,要带头。”此外,策划偷袭珍珠港的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也给日本海军参谋长写了一封亲笔信,指出:“这场战争真的可以用我们帝国的兴衰来形容,也可以说是一场赌国运的战争.帝国必须怀着所有人都要死的心来争取它的绝对生命力。”

最后日本决定采取孤注一掷的策略,大赌一把!日本决定迅速攻占南阳,迅速开发石油等战争资源,充实筹码。与此同时,日本偷袭珍珠港和菲律宾,试图重创美军。日本原来的计划是三个月内拿下整个东南亚,这样手里的筹码就够了。但日本偷袭珍珠港,入侵东南亚,彻底激怒了美国。美国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利用其巨大的国力,平推,在太平洋上接连击败日军,直至宣布投降。

如果美军没有介入二战,没有打赢一系列和平战争,没有掌握制海权和制空权,没有机会丢两颗原子弹让日本投降,中国战场可能会拖得更久。但不可否认的是,老蒋的大战略也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在中国战场上拖了日本的后腿。换句话说,中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如果想了解更多关于二战的细节,可以看《二战史诗三部曲》,作者当时是战地记者。他随美国第8和第9空军参加了14次轰炸行动,目睹了诺曼底登陆,跟随巴顿将军的第3集团军进入法国和德国,直到攻克柏林。欧洲战争结束后,他去太平洋战场前线报道。然后,我开始了将近30年的《二战史诗三部曲》的写作。这本书以对战争的近距离观察和历经血与死的灵魂,完成了普通作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最后附上正版链接。喜欢二战历史的朋友不要错过



上一篇:新一代英雄互娱正式公布(英雄互娱最新公告) 下一篇:英雄联盟全球总决赛半决赛首场战报